“清廉村居”建设是清廉绍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打通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更精准更全面监督和规范村级权力运用,切实净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自实施以来,在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发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已日益发挥出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使基层廉风清扬。
滴水藏沧海,掷地金石响。我市自2017年启动“清廉村居”建设以来,各县(市、区)相继推出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已初步形成彰显地方特色、富有成效的一些经验做法和一批建设品牌。如,柯桥区围绕党建引领、制度建设、廉政建设、文化建设、监督管理、社会和谐、创新特色7大要求,研究设置了60个具体考评指标、5类“一票否决”事项以及3个特色工作加分项,为如何建好“清廉村居”画出了“硬杠杠”。上虞区推行“清廉村社”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通过创设“五清三好”载体,明确“干部清正、作风清朗、事务清爽、用权清晰、民风清淳”15条标准,及“党员干部口碑好、制度机制执行好、村社发展业绩好”7条标准等,以标准化引领、项目化推进“清廉村社”建设。越城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村级“三零”制度,即村级接待“零招待”,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零福利”,村级集体“零举债”,杜绝集体资产“跑冒滴漏”。诸暨市运用“枫桥经验” 打造“五清”村居,将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理念与建设“党风清正、作风清新、权力清源、干部清廉、乡风清朗”的清廉村居有机结合,构建“乡镇纪委监察办+村级监察信息员+群众参与”的基层监督网络,推行信访问题就地受理、就地分流、就地办理、就地化解、就地分析的“五就地”工作法等。嵊州市制定了包括村级重大决策事项、村级工程物资采购事项、村级财务管理事项等8大项28条村级权力清单,同时对应绘制28张权力运行流程图,确保村级权力顺轨运行。新昌县以“清廉干部”建设、“清爽村务”深化、“清和民风”培育三大行动,推基层清廉建设等,“清廉村居”建设这些举措和载体,积极探索高质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实现途径,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极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产生了良好的“风评”。
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建设“清廉村居”、净化政治生态如同建设生态环境、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施策、协同推进。在“清廉村居”建设实践中,不同程度存在思想意识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氛围不够浓等情况,以及“重成效、轻落实,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如,一些廉政标语等硬件设施或是照搬照抄或是结合党建等简单形式上墙了事,部分廉政知识不够通俗易懂,对于廉政文化在村级深入渗透缺乏长期计划安排;一些村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缺乏示范引领;基层“微腐败”时有发生;群众知晓率、参与度、监督覆盖面不够等,使“清廉村居”建设短期内不易成效或打折扣。凡此种种,都是深入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阻点”“难点”,需要高度重视,有的放矢,有效破题。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清廉村居”建设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要在深入推广运用现有好经验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推陈出新,靶向治疗,精准施策,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严要求、更实举措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坚持政治引领,充分认识清廉村居建设并非是“虚功”,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而是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哨兵”“护航员”,必须从政治高度正确定位、深刻领会,进一步夯实各地政治责任,切实严明纪律规矩、严格管党治党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将政治建设强化在最基层。坚持制度清源,把“清廉村居”建设与创新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深化基层治理、深化“三务”公开、加强“三资”监管、发挥基层民主监督、干部队伍建设等深度融合,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体现在最基层。坚持全面监督,拓展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作用,强化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民主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等,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将精准监督延伸于最基层。坚持执纪问责,坚持挺纪在前、纪在法前,坚决严纠“四风”、严惩“微腐败”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强化“扫黑除恶”、扶贫脱贫等重点领域反腐长效机制建设,将正风肃纪“亮剑”于最基层。坚持文化倡廉,大力弘扬绍兴悠久的清廉历史,强化“清白泉”廉政品牌的社会效应,切实加强法纪教育、建设清廉文化、扎紧制度笼子,将固本强基实施于最基层。坚持全员覆盖,进一步夯实各地责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守土有责,督促各村(社区)全面推进,广泛发动党员、村民代表率先行动,广泛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促使“清廉村居”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使创建成效普惠在最基层。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清廉村居”建设是经实践证明的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为推进清廉建设向基层延伸、提升基层治理成效、推动乡村振兴等注入了新活力。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完成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目标任务,需要充分运用清廉村居建设这些载体,努力打造清廉建设“小窗口”,用风清气正、上下清明的政治生态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赵飞霞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