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良辰,雨润万物,2020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如期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市首次开启了线上线下同祭大禹陵的新模式。除现场祭祀典礼在绍兴大禹陵祭祀广场举行外,海内外大禹后裔宗亲、华侨华人通过视频传输祭拜大禹、缅怀先祖,广大市民通过网络献花致敬、寄托追思。
葺禹庙、修禹陵、祭大禹,是华夏儿女4000多年来绵延不绝的传统。往年的祭禹,能参加的市民代表总是有限的,难免有曲高和寡之不足;而今年的祭禹,因为疫情防控需要,现场参祭人员大幅缩减,但网上祭祀却突破了时空阻隔。谷雨当天,14万余人通过“越牛新闻”客户端、“绍兴发布”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完成祭祀。
更为重要的是,疫情之下,线上线下同祭大禹陵,能让社会各界更深切感受到学习大禹精神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指出,“公祭大禹陵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是有益的”。大禹民为邦本、团结友爱、九州一家的精神,激励我们众志成城、举国同心战大疫;大禹不畏艰难、公而忘私、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我们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的力量源泉。
网上祭祀虽然是疫情防控特殊形势下的非常之举,但却给今后公祭大禹陵带来了新启发。当前,公祭大禹陵已经成为绍兴的一个重要品牌,在国内外拥有巨大影响力。但我们决不能固步自封,适应现代网络社会的新趋势,我们完全可以把网上祭禹的影响力进一步放大,甚至于让祭禹成为一次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全民教育;也可以进一步推介大禹陵,吸引更多海内外客人由网上祭祀转到网下实地探访,为绍兴文旅事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绍兴作为大禹陵所在地,有这个优势,也有这个责任。
当然,网上祭禹光是简单的献花致敬是不够的,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方式、丰富内容,譬如可以增加大禹陵实景展示,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游览大禹陵、瞻仰大禹像;可以开辟学习专区,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大禹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可以增加留言、祈福等板块,方便人们表达、交流对学习大禹精神的感悟。
公祭大禹陵典礼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有一定的规格和仪程,必须体现传承性和庄严性。但与此同时,在网络时代,“云祭禹”不妨走向常态化。祭禹典礼的与时俱进,不仅有利于发扬光大大禹精神,也必然会为绍兴文化旅游注入更丰富内涵,进而在我省建设“重要窗口”中展现更多“绍兴风景”。
作者:晨 钟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