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切实放大消费券乘数效应

2020-04-23 15:05

来源:绍兴网

为了尽可能地弥补疫情对于经济生活造成的冲击,全国各地集中发布消费券相关政策,为消费者送上几千万到上亿元不等的“政府红包”,引发广大消费者的持续关注。以绍兴市为例,4月3日上午10时,首轮42万份价值3000万元的消费券仅用10分钟就被一抢而空;4月17日上午10时,2分35秒内,第三轮共计82万份消费券(11点投放的网约车消费券除外)被抢完,再次刷新了纪录。消费者对于消费券的热度可见一斑。(4月18日绍兴晚报)

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是实现经济政策的工具之一。起源于1939年,原型是美国发放的“食品券”,当时共计资助了400万人。我国最早试水发放消费券的城市是广东东莞,2008年5月,东莞市发放了2亿元现金红包,拉开地方政府补贴居民刺激消费的帷幕。

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是在特殊条件下采取的特殊办法,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尤其是民间消费能力大幅衰退时,政府或者企业发放给市民消费券,希求通过增强民众的购买力与提升消费欲望的方式以振兴消费,加速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或多或少都“憋”出了“内伤”,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冲击,不容忽视。帮助企业和商家疗愈“内伤”,不仅需要政府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居民消费这驾马车也应当积极利用起来。

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对于广大消费者和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对于企业而言,此时是增长收益、挽回损失的黄金时期;对于长期宅在家里的消费者来说,购物、吃饭、健身、旅游,这些因疫情影响而压抑的消费热情也都有望通过消费券得以释放。以绍兴市首轮发放的消费券为例,据统计,4月3日至4月9日,全市共使用消费券41.1万张,兑现政府补贴1125.6万元,直接带动消费5333.9万元。其原本设置的补贴比例最高约是1∶3,而拉动消费的比例却接近1∶5。这足以说明通过发放使用消费券,确实可以发挥乘数效应,从而助力本地消费市场。

消费券跟现金一样具有购买力,但考虑到国人的储蓄习惯,消费券在刺激经济上的作用又比现金大得多。以政府财政的“小钱”,刺激带动居民拿出“大钱”来消费,进而加速“生产—就业—收入—消费”的正向循环,不仅让本地企业得以渡过难关,也会让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得以恢复,切实放大消费券的乘数效应。

作者:戚高晟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