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需要

2020-04-22 11:23

来源:绍兴网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的宗旨之一为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这里的书主要是学校教学以外的书。

人除了有物质需要,还必须有精神需求,书籍是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载体。曾几何时,社会提供的精神产品匮乏,家里、邻居或者亲戚家里的几本书被我们翻阅得卷了边,内容被我们看得滚瓜烂熟。相信很多人对《水浒传》中的108将如数家珍,聊起《西游记》头头是道,或者对一本《越剧戏考》中的台词能脱口而出,盖源于此。彼时的书籍极大地满足滋润了人们荒芜的心田。后来,忙于生计,迫于工作压力,注重物欲的享受,甚至因为在学校读了太多的教科书,读书没有时间、没有兴趣了。就算有时间,随着电视、网络、手机的普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读书的时间逐渐被快餐式、碎片化、不需要深度思考的其他阅读、消遣方式排挤乃至取代了。

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多样化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能离开读书。

读书可以调节心态。如,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我们通常对其中的“八九”耿耿于怀,对其中的“一二”视而不见。去读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林清玄的《常想一二》,你会发现,不如意的人和事多了去了。多珍惜当下,珍惜自己拥有的,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骛远,把自己的人生融入社会。这样,我们会豁然开朗,眼前海阔天空,一片光明。

读书可以愉悦心情。无功利地读,可以放飞心情,陶冶情操。钱钟书的《围城》,情节不复杂,但是那猝不及防、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令人爱不释手。至少我是百看不厌的。如果是爱好爬格子的人看书,很可能会因为书中的“好词好句”等拍案叫绝,甚至相见恨晚,包括《咬文嚼字》之类的对文字“斤斤计较”的好杂志。

读书可以引发思考。我们经常会忙于功利,在随波逐流赚钱的路上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停下“奋斗”的脚步看看书,可以让我们想想初心,拂去浮躁,思考人生,淡泊名利,让生活变得轻松、更有意义。

读书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让人充满正能量的有效手段;读书的习惯需要养成,可以培养。读书节,是让我们的生活更有韵味和诗意的提醒,让人类更有智慧和充满善意的呼唤。眼下,在城市里出现了不少城市书房,公益性质,可免费借阅书籍,久违书籍的你不妨进去看看。当然,买一本(些)自己觉得合适的书看看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者:周末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