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暖心事,值得一提。一是昨天笔者点了一份咸亨酒店的外卖,令人惊喜的是,包装里居然附上了一张粉色的“安心提示”,清晰标注了制作这份餐食的配菜员、厨师、打包员的姓名和体温,让人看了非常放心。另一件是日前绍兴文理学院给全校学生发布了一条“帮晒被子”的温馨提示,学校的宿管阿姨不仅帮晒被子,还给花浇水、帮收快递,让同学们倍感暖心,亦让其他学校的学子们羡慕不已。
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服务”,看似不同,却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是实实在在地“为你着想”。眼下,正值复工复产、拉动消费之际,多些这样的“为你着想”,不就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好感吗?商家的“满血复活”之路何愁遥遥无期?
因为疫情,不少行业、企业为了转危为机,纷纷另辟蹊径、另寻出路。这其中,有人不吆喝都赚钱、有人却“折了夫人又赔兵”,差别就在于是否“为消费者着想”。以餐饮业为例,本地一些高档餐饮商家、甚至五星级酒店,纷纷放下身段,转战外卖平台,推出平价菜系。民以食为天,餐饮无非图个吃得卫生、可口。有的外送餐食不仅能一如既往保持良好的水准,还能在“安心提示”等细节上花心思。而有的却以疫情为借口,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哪一种能长久赢得消费者,不言自明。
企业的规模、类别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赢得消费者才能赢得市场”。前不久,诸暨一家做配件的外贸企业的做法,让人印象深刻。他们有一套“问题自查流程”,凡是对方收到货后反馈问题,这家企业都“刨根问题、一查到底”,并不断改进、从而规避这些问题。想来,这就是这家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订单不减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做到了“为消费者着想”。
眼下,不少商家纷纷参与消费券活动,期盼借此拉动消费、恢复生机。这是机会,更是考验。考验的是商家们的诚信与服务,经得住考验才能抓得住机会。消费券把顾客领进门后,多一些“为你着想”式的服务,何尝不是自救良策,何愁引不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作者:侯 嫣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