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总体持续向好,各地景区也随之纷纷开门迎客。但由于目前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的增多,国内疫情形势仍然存有诸多风险。如果稍有不慎,就极易导致疫情反弹。因此,在此背景下,各地一些景区管理部门纷纷开启“预约旅游”模式,这是一种防疫之需,其目的也就是为了防止疫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确保游客的生命健康安全。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旅游景区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预约制度,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可见,“预约旅游”也是疫情非常时期的一条“硬规定”。
众所周知,疫情防控期间,“预约旅游”不仅能避开排队购票、人员亲密接触等扎堆现象,还能防止游客之间的相互交叉感染。可以说,“预约旅游”是疫情非常时期防疫的一个好办法。
但笔者以为,“预约旅游”不能仅仅止于防疫之需,而应使之常态化。届时,游客只需通过预约“下单”,既可省去排队购票的麻烦,又无需担心门票是否售罄。同时,“预约旅游”常态化,也有利于景区管理方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预约旅游”方便多、好处多之外,“预约制”也可以推而广之,比如:预约看病、预约就餐、预约理发等等,这些预约方式既能有效避开看病、就餐、理发的高峰时段,又能免除耗时耗力的烦恼,还能有效预防病毒的感染和传播。可见,“预约制”真的是一种很不错的生活方式。
各地不妨像推行“预约旅游”那样,引导人们把“预约制”融入日常生活,让“预约制”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
作者:廖卫芳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