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区新上海花园小区的消防泵房和消控室内的消防设施损坏严重,机器没有运转、通风管道生锈腐烂、火灾报警控制器没有通电,各路电线断开裸露。2018年12月,消防部门曾下发整改通知,消防设施至今仍处于瘫痪状态。(详见今日晚报4版)
从报道中可知,因消防功能受损,该小区业主忧心忡忡,不少业主奔走呼吁要求修复消防设施,结果却因4年前动用维修基金的手续未到位,影响了基金的再次申报启用。一年多过去了,消防设施依然形同虚设。值得庆幸的是,这期间没有出现消防事故,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消防设施的破损与欠缺,是不少小区共有的问题,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差,配套功能弱,加上线路老化乱拉乱接等原因,消防隐患尤为突出。即便是设施完善的新建小区,时日一长随着物业公司的更替,也产生了消防功能不齐全的问题,原因自然多种多样,但关键症结还是“钱”的问题,维修基金不足,或者基金启用难,让业主承担费用更难。当然也有不愿在消防设施上投入的心态,认为发生火险拨打119即可,何必自己找累。
坊间有言,凡是钱能够解决的都不算问题。但在小区消防管理上,资金不足恰恰成了最大的问题,正如电梯坏了需要维修最后都难倒在费用上一样,凡是涉及到小区所有业主利益的公共事务,简单也会变得复杂,最后一地鸡毛。
小区消防功能的完好取决于费用与意识,两者缺一不可。业主与物业要共同重视小区的消防功能,不能视为可有可无的填补,而应视作生命财产安全与火险应急自救的重要保障,做好“防”的文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及时填补设施设备与管理维护上的漏洞,条件允许的可组织业主开展火灾逃生演练,做到人防与技防同步推进。目前,随着高层住宅的增多,业主对小区消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许多小区消防功能的完善还遭受着“为钱所困”的烦恼,维修基金不够用,业主不愿承担费用,事情也就陷入僵局。
物业管理的条规其实都很明确,住宅小区共用消防设施损坏的,保修期内由建设单位承担,保修期满后纳入物业专项维修基金开支。对于无专项维修资本或者专项维修资本不够的,上海的规定是,由业主按照商定承受,无商定或者商定不明的,按照各自专有部分建筑面积所占比例承受。这样的法则,看上去很科学,但操作上却很难,毕竟每位业主的认知与意愿各不相同,达成高度统一的承受标准也就很难。这需要借鉴类似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经验,出台消防升级专项补贴,或者设立社会消防公益基金,加强小区消防的监督管理,通过行政手段、资金补助、硬性分摊等三位一体式的方式,共同促进小区消防安全建设,打造无火灾平安小区。
作者:钱科峰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