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做深做实基层考核创建的“减法”

2020-04-17 08:57

来源:绍兴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通知指出,对清理后保留的“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事项以及涉及城市评选评比表彰的创建活动,实行清单管理。(4月15日《人民日报》)

常讲,一个人如若没有思考的时间,就等于扼杀他的进步;一个单位如若没有自主的空间,就会失去创新发展的土壤。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之年,也是 “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信心和决心,充分激发和释放创新创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开拓崭新局面。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落实工作的神经末梢、执行任务的最前线,承载着大量政策落实、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等工作。不可否认,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从中央到地方打出了一套为基层减负的“组合拳”,比如,自上而下实施考核、创建、达标、评比、表彰等活动扎口管理、备案审批制度,有力遏制了各条线挥舞考核创建“指挥棒”、争夺基层抓落实时间的不良势头,也让台账资料理不完、创建示范忙不完、奖杯奖牌放不下等现象得到大幅缓解,更让以文字应付文件、用材料代替落实等形式主义问题得到有效根治。但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部门和单位,摆脱不了手握“指挥棒”的依赖,感觉没有考核、创建、达标、评比等,就失去了抓手,而想方设法暗度陈仓,甚至未经报批,“隐形”开展考核、创建、达标、评比等活动,给基层增加了负担,也抢夺了干部抓落实的精力。

事实上,管住管好考核、创建、达标等活动,为基层减负,就是支持发展、关心干部、激发内动力。考核、创建、达标等本身没有原罪,是推动工作的抓手之一。问题在于此类活动过多,基层就会承接不住,甚至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一些工作陷入“空转”的怪圈,许多干部踏进苦不堪言的泥潭。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集中清理的成果显著,今年围绕“实行清单管理”,实质上仍有“减法”可做。其一,要严把备案审批关口,坚持“瘦身”和“强身”原则,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挑细选年度考核、创建、达标、评比等项目,防止不必要的新增项目,在清单上做好减法;其二,要严防有关活动“隐形”开展,加强制度规定宣传教育,帮助部门和基层理清有关活动的定义和边界,常态开展“四不两直”调研活动,对一些暗度陈仓、变异变种的考核、创建、达标等活动,立即叫停、问责追责,在清单外做好减法。其三,要帮助基层提高自治能力,在时间和精力上善于为基层“留白”,激发和释放基层创新创造的活力动力,从源头上削减部门挥舞“指挥棒”的冲动和必要,从根子上做好减法。

为基层减负的“减法”中包含了提高生产力的“加法”。久久为功做深做实基层考核、创建、达标、评比等活动的减法,就是把基层的生产力从“虚功”中转移到“实事”上,就是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创造性,就是让基层拥有更多创新发展的土壤与动能,从而为决胜全面小康、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层基础。

作者:于绍平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