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消费券的“鲶鱼效应”还在继续,如何让这尾“鲶鱼”发挥更好的作用,值得我们边实践边探索。而1.8亿元的消费券发放结束后,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巩固和延续“鲶鱼效应”,同样值得深思
3分40秒,第二轮4500万元消费券就被一抢而空,相比于第一轮3000万元消费券在10分钟内被抢完的速度,第二轮明显加速增效。
自从绍兴消费券投放后,最牛的App就是“越牛”,最期待的时间就是每周五上午,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如今的拼手速抢券,市民对消费券的关注持续升温,而真金白银的消费券,真真正正为市民消费“硬核”省钱。上周五晚上,超市里的人气明显趋旺,不少市民新鲜体验抢券消费,餐饮店更是重现排队叫号的热闹场景。
门槛低、限制少,这总额为1.8亿元的消费券,政府“砸”得豪爽,百姓用得畅快,良性循环的消费券在激活消费热情的同时,也鼓舞着商家的信心。消费券发放在增量,而参与用券活动的商家也在增量,发券一周以来,已有2.23万个商家报名参加,且报名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就是市场信心复苏的征兆,这就是政府引导下消费活力的激发,作为重要载体的消费券无疑是绍兴市场的一尾“鲶鱼”,所带来的“鲶鱼效应”不止是买卖两方的双赢,更是营商环境的优化和绍兴商贸的复苏。
受疫情影响,许多产业长时间“停摆”,广大市民的消费热情也处于“冷藏”状态。对于这一消费疲软的全球性现象,各地政府都在想方设法提振士气推动复苏,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后,各地频出大招,我砸钱、你消费,让你在疫后“任性”一回,已成促进消费之共识。事实证明,“简单粗暴”的方式往往最能打动人心,真金白银的投放,换回真金白银的回报,消费动起来了,市场活起来了,产业火起来了,1.8亿元的“绍兴价值”也就完全释放与体现出来了。
不过,抢券之热未必就是消费之热,这一点我们还应客观分析。在六大类的消费券中,购物、餐饮、图书因为与百姓生活更贴近,自然是最受欢迎的,健身、住宿与手机消费券,相对而言就使用不多,选择性消费会导致部分消费券过期失效,消费活力的激发也就打折损耗了。倘若健身券能够扩大范围用于购买体育健身用品,手机券可以扩大到话费充值或购买电子商品,势必效果会更加明显。
抢券之后,评估一下消费券使用过程中的冷热不均与消费热点,每一轮投放前都对消费券使用范围进行调整完善,同时正确引导参与活动商家的整体布局,做到精准投放与精准消费,使被动消费转化为主动消费,则事半功倍矣。
绍兴消费券的“鲶鱼效应”还在继续,如何让这尾“鲶鱼”发挥更好的作用,值得我们边实践边探索。而1.8亿元的消费券发放结束后,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巩固和延续“鲶鱼效应”,同样值得深思。
作者:钱科峰 编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