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下单,线下配送。越城区商务局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工程,推动商贸服务企业做好线上服务,以“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网上菜场”等打造消费新模式。
疫情席卷全球,生活全都变了节奏,一些原本人气集聚的公共场所变得门可罗雀,即便春光已然明媚,即使堂食已经放开,然而餐饮、娱乐、零售等行业依然无法走进热销的“春天里”,毕竟输入性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阶段,怎么“活下去”拥抱春天,成为众多餐饮业共同思考与面对的现实难题。
只要肯动脑,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不能面对面,那就在网络平台做生意,既然不少消费者对堂食还有顾虑并且相隔一米的餐位利用率也太低,那就尽可能把高品质的快餐送上门。在疫情考验之下,不仅专业的快餐企业大显身手,甚至星级大酒店也从外卖中获得了成就感与市场占有率,一些大型餐饮企业更是“一网情深”地通过自建平台、开发小程序、加入第三方平台等方式,拓展“网上餐厅”业务。超市、农贸市场等也不再坐等,纷纷做起跑腿的生意,意外发现“数字生活”的背后竟是广阔的天地,真可谓天无绝人之路。
电商也好,外卖也罢,都不是新鲜事,如今被“网上餐厅”吸引眼球的,其实是游戏规则的突破,在人们的惯常思维中,大酒店就是用来聚餐体验的,大超市就是要进场选购的,菜市场更是要亲力亲为把关菜品质量的,一旦“触网”,消费模式切换,失去的不仅仅是那种消费的现场感,更有可能是品质无法保证,毕竟眼见为实是大多数人的消费心理。然而,疫情之下,这种心理被现实左右,买家与卖家都不得不尝试“数字生活”状态下的新服务,无意中使得早已固化的消费模式被激活改变,也进一步启发了商家的经营新思维。
网上销售火热多年,无形中还存在着阵营壁垒,哪些可以上线销售,哪些必须线下进行,既有传统认知的束缚,更有营销转型之难。如今,疫情用危机作推手,把原先普遍日子好过的餐饮业直接推向生死存亡的考验,甚至推向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境,转型已经容不得做是非题,而只剩下如何转型的选择题。一下子扩大了“数字生活”的覆盖面,突破了“数字服务”的经营格局,让一直阵营固化的电商业有了新的延伸与产业补充。
换一种思路,天地豁然开朗,但愿眼下蓬勃的“数字生活新服务”不是疫情之下的应急之举,而能成为服务转型的新起点。
作者:钱科峰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