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过起了“宅生活”。如今,随着疫情的缓解,“宅”的日子会变少。从这段难得的“宅生活”中,我们到底获得了什么?哪些“宅生活”习惯值得保持?(3月18日《绍兴晚报》)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拥有了一个意料之外的“长假”和一段特殊的“宅时光”。为了抗击疫情的需要,鉴于“宅在家里就是作贡献”的理念,很多人对自己的“宅生活”心安理得。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与此同时,每个人也需要对自己疫情下的“宅生活”进行一次深入的反思。
首先,这段时间读书学习了吗?平时总是说忙于工作忙于家务,没有时间读书学习,如今宅在家里,有大把时间,但又有多少人捧起书本好好看了呢?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如此看来,平时所谓的没有时间不过是个借口。
其次,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了吗?平时忙于工作,总是喊累,抱怨没有时间休息。如今假期延长,时间充裕,但有多少人好好休息了?除了一些第二天早上要“赶”着孩子起来上网课的家长,晚上十一二点钟之前睡觉的又有多少?想着第二天反正不用上班,可以睡懒觉,晚上睡觉的时间一推再推,甚至躺在被窝里了还要再刷一遍微信。
再者,这段时间好好陪家人了吗?平时总是以工作忙、压力大为理由,鲜有时间陪家人,也很少常回家看看。现在有时间了,一家人也基本都在一起,“陪”倒是都在“陪”,但又有多少人是真心地、好好地在陪?还不是你看你的电视,我玩我的手机,一天下来可能都说不了几句话。
好好读书和学习,好好运动和休息,好好陪伴和沟通,生活中很朴素的道理,却常常被我们忽略和遗忘。面对这些“质问”,或许很多人都需要反思。
作者:刘云海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