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民电影院及周边区块国有土地征收签约工作日前正式启动。根据规划,这一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影院,将作为蔡元培广场(纪念馆)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改建,打造升级版的孑民演艺广场用于歌剧、话剧等演出。
大江桥畔的孑民电影院,承载着几代绍兴人的记忆,也经历过文化市场的变迁,从“东风”易名“孑民”,从电影院到演艺广场,这家影院的三生三世见证着绍兴电影放映事业的发展轨迹,也见证着绍兴市民文化需求增量提质的时代变化。“孑民”两字,不仅饱含着对蔡元培先生的深切纪念,更是一种老绍兴文化地标的永久存在,这家跨世纪影院的去留,不能只从建筑与实用角度考量,更要从文化价值、古城保护、名人纪念等方面综合评价。
在商贸综合体大量涌现的当下,高档影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虽然孑民电影院已剑走偏锋定位为演艺中心,但市场需求毕竟小众,存在的必要性似乎也不大。那么,当新建项目遭遇老旧影院,当拆旧建新遭遇文化旧址,如何取舍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如何规划才能让各方共赢?对于这道难解之题,蔡元培广场项目应该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既尊重历史,又破旧立新,将“孑民”作为蔡元培广场的一个重要文化元素予以保留,对这个上世纪80年代的“浙江省优秀设计奖”建筑保留高墙黑瓦与飞檐挑角等原貌,又增加创新出彩之要素,新的文化外壳包装新的文化内涵,其功能将从小品、二人转调整到歌剧、话剧等高大上的演出。可以说,“孑民”的重生,是古城保护与文旅提质的双赢,是文化记忆留存与市民文化需求的双赢。
拆旧建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动作,但在拆旧过程中,因为保护性规划的欠缺,往往导致一些城市遗迹与文化记忆被破坏,以至于新项目盛大落成后,却再也找不到旧时的痕迹与残存的记忆,一座座气派的仿古建筑硬生生将时光作了删除处理,使千年古城充满断代感。随着古城保护利用条例的正式实施,以及相关规划对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重视,盲目拆旧与一刀切改造逐渐被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取代,古城保护范围内的一宅一木一台门,都将纳入审慎规则的范畴,“一切为项目让路”“旧的为新的牺牲”思维已成过去式,“孑民”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得以保存过往与记忆,才不至于消失在拆旧建新的项目推进中。
旧的去芜存菁,新的相映成辉,把古城的年代感嵌入到新的延续的文脉中去,把古城的历史记忆嫁接到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当下中去,这是我们亟需做好的一张重要“答卷”。如果做不到这点,那么对于古城之内的那些老旧之物,还是且慢动手先动脑,认真做好保护、结合、激活、重生的系列文章,才能实现“无伤害”手术,才能实现精准改造。
有时候,新项目与旧建筑的交集并非你死我活的矛盾,融合与互动,应该成为古城开发与保护的一种主流。“孑民”样本,让我们看到了新旧不相克的光芒。
作者:钱科峰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