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企业复工复产是经济社会稳定运转之必需,也是全面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必需。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贵在精准,要在落实。惟此才能实现复工复产高质量高效益。
一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增强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正确处理企业复产、工人复工与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之间的关系,是对我们思想和能力的检验。现在,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我们要不失时机抓好复工复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补回来。在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的同时,也不能放松疫情防控工作,决不允许发生前功尽弃的情况。要聚焦“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把当前突出“抓防控、重治疗、保民生、促发展”与持续“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保平安”有机统一起来,针对不同区域情况完善差异化疫情防控策略,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办法,制订不同区域疫情防控和经济活动措施,确保疫情防得住、发展搞得好。
二要精准施策、精准引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复工企业情况千差万别,“锁”的种类多了,只用一把“钥匙”显然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向精准要“疗效”。比如,解决好用工难、返岗慢的问题,推动企业用工更加便捷;解决好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复工复产不平衡的问题,推动产能恢复更加协调;认真落细落实助企惠企政策,推动政策落地更加到位;认真谋划一批、开工一批新的大好高项目,加快形成更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总之,只有秉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发扬“只为成功想办法”的劲头,脑筋动起来、腿脚跑起来、措施实起来,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才能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
三要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对于稳就业、稳投资、促增长、提信心具有重要牵引作用,但也牵涉面更广、员工数量更大、防控要求更高。要坚持一企一策、一项一策,科学精准、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系统解决原材料供应、上下游协作、物资畅通等突出问题,抓紧抓好时间节点,推动有效开工建设。疫情面前,便利店、五金店、理发店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微企业,因体量小、流动大、管控难,很容易成为“一刀切”的对象,受此影响,遭受了不小损失。要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的基础上,对其优先复工,倡导减租减息,探索就近预约、手机点单、上门服务、错峰消费等方式,既增加市场活力,又满足百姓需求。
四要凝聚战“疫”人才力量。复工复产离不开人才支撑,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要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持续组织动员广大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智力优势、资源优势,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人才保障。首先,政治引领要有力度。要在疫情防控和生产一线发现、识别和使用人才,对于表现优秀、敢于斗争、成绩突出的人才,适时发展为党员、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纳入专家人才库、优先评优晋升等,不断增强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凝聚力。其次,表彰表扬要有深度。优秀人才抗击疫情的故事,是无声的榜样,也是催人奋进的力量。要深入发现、总结和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齐心协力的防疫、生产氛围。要加大对先进人物的表彰力度,根据其事迹和贡献程度作出相应奖励,并加大日后的培养、使用和提拔力度。再次,关心关爱要有温度。要帮助战“疫”人才解决生活物资、待遇补贴、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下心来全力奋战。
五要强化责任之心。困难的环境不可怕,复杂的情况不可怕,繁重的任务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责任心。疫情面前讲初心,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以负责任的态度,敢于担当,真正把责任担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要压实企业和属地政府责任,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加快推进安全有序复工复产。企业要认真做好复工复产以及生产过程中厂区检测消毒、体温筛查、食堂规范管理等各项防疫工作,有效防范集聚性疫情风险。要将厂外租住员工防控责任压实到相应社区,确保防控无漏洞。各级各部门要开展“三服务”调研走访,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杜绝防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范慢半拍、搞变通、打折扣等问题。要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尽非常之责,逐项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协调运行,确保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帮助企业健康有序生产,交出“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高分答卷。(作者单位 绍兴市委党校)
作者:坚 白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