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改革发展目标、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制度、健全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等作出明确和部署,着力解决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决14亿人的饭碗问题不容易,破解14亿人看病就医的问题更不简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也应运而生。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基本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逐步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各项医保待遇水平也适当提高。可以说,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体现。
人,最宝贵的就是生命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保障,奋斗、尽责、前行终将是无源之水。正是如此,医保改革历来是政府推进的重点、百姓关注的焦点。此次,《意见》以2025年和2030年为节点,分两步对未来10年的医改目标进行设计,分批次有步骤地破解各类痛点难点,有计划有重点地建机制、谋创新、推发展,既体现惠民生促发展的沉甸甸的分量,也彰显蹄疾步稳推改革的方法论实践论。因此,研学《意见》,更应读懂深化医保改革背后的态度和情怀。
要读懂《意见》背后科学务实的态度。推进医保改革,就像砌宏伟大厦,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是肯定不行的,到头来必定埋下垮塌的隐患。墙砌多块,楼暂盖多高,都要实事求是,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消极怠工。从“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与各方承受能力相匹配、与基本健康需求相协调的筹资机制”,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从“纠正过度保障和保障不足的问题”,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诸多举措无一不体现出医保改革坦诚务实的态度、科学求真的精神。这是医保改革要纵深推进、实现既定目标的首要前提。
要读懂《意见》背后真挚为民的情怀。改革,为谁而改?医保,为谁而保?毫无疑问,是广大老百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必须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基本医疗保障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将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支持优质仿制药研发和使用”“补齐护理、儿科、老年科、精神科等紧缺医疗服务短板”……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出老百姓的堵点、难点和关注点在哪里,医保改革的着力点就到哪里。只有初心不改、方向正确的改革,才是老百姓拥护的改革,才能改出社会凝聚力,汇聚发展的强大动能。
要读懂《意见》背后开拓创新的勇气。医保改革涉及地域范围广、人口数量大,各类情况敏感复杂,可以说每向前走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21世纪,是改革创新的时代。谁不顺应这个趋势,谁就会被时代淘汰;哪项工作上不了改革创新的轨道,哪项工作就会逐步走向脱轨。深化医保改革,就是要推陈出新、破旧立新。“探索推进市地级以下医疗保障部门垂直管理”“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建立全国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改革现行科室和个人核算方式,健全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可以说,每一项改革创新举措都不是简易工程,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甚至是要冲破各种羁绊束缚。改革的含金量恰恰在此,增长点也正在其中。只有鼓起勇气在困难面前横刀立马,深化医保改革才会呈现出民生大餐、经得起历史检验。
作者:于绍平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