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无影无形,突然袭来。春节,人流车流,高速涌动。
这是一场——艰巨、艰难、艰辛的疫情阻击战。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苍龙?”
在实施一级响应的40天里,绍兴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数据化智控、网格化防控、法治化管控齐头并进,激活社会系统免疫力,众志成城奋战疫魔。
数据化:亮出战“疫”利剑
运用大数据,科学、精准防控,从一开始,就成为战“疫”利剑。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朱强从湖北武汉自驾回绍兴,人还没进家门,就收到了需接受医学隔离观察的通知。当天,包括朱强在内,4821名武汉来绍人员陆续收到医学观察通知。
这是大数据的效率和威力。
战“疫”伊始,绍兴成立大数据防控专班,从卫健、公安、大数据局等各条战线抽调精干人员,组建疫情防控最强“数据大脑”。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和各种信息化手段,联防联控、严防严控,打响智能化防控疫情阻击战。
疫情防控,人是最大变量。依托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绍兴排查出联控重点人员信息——
全市涉湖北旅居经历的人员信息超过2万人;柯桥轻纺城2.44万经营户中,来自省外的就有0.97万;诸暨市30多万外来人员,从事袜业的就有11万人……明确防控重点,为有效调动人力、物资、隔离点等提供精准参考,将疫情防控、患者治疗等工作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最大限度“切断输入、阻隔扩散”。
疫情来势汹汹,绍兴医疗资源保障到底如何?底数清,才能底气足。7家定点医院,800余张隔离留观病床、25个集中隔离场所,26个发热门诊抽调485名医疗骨干,集结待命。后补队员——市人民医院临江院区火速开建。临江院区比原计划提前5天建成使用,实现确诊患者集中收治,同时,为医院逐步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加快满足日常诊疗需求赢得时间。
应急物资十分紧缺,如何合理调配?地毯式排查全市医用防护物资主要生产企业、产能、库存及春节开复工等情况。开拓线上线下渠道,争取社会各界支援的同时,对接市外、省外甚至境外应急物资资源。深挖潜能,运用大数据优化生产链,扩大口罩产能,保障防疫供给。如市民关注的“网约口罩”本地投放量,从每天3万只、5万只增加到10万只。
农副产品供应,统计精确到天。算清一笔供需大账,粮食保有量180天以上,蔬菜、鸡蛋、肉类动态库存15天、10天、6天,确保春节期间“有荤有素、供应充足”。
快速通道,分秒必争。“绿色通道”,保障救护、防疫及运送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运输车辆优先通行。“专用通道”,保障企业复工所需原材料运输车辆高速通行。所有通道的路线组织,运用数据精确计算到过几个红绿灯口。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如何“弹好钢琴”?依托“一图一码一指数”,实施精准智控,动静相宜。一枚“健康绿码”,照亮复工路;一张全国用工分布图,指引绍兴果断行动,“派”出飞机、专列、大客车“点对点”接送;一个用电运行指数,实打实反映企业运行状况,为地方政府研判经济形势、出台政策提供支撑……截至2月26日,全市面上规上工业复工电力指数为68.9,员工返岗率超过八成,其中,近一半的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产能恢复率在75%以上。
“云办理”“云签约”“云庭审”“云调解”……更多的数据“转”起来,化成治理智慧,助推社会有序恢复运行。
网格化:筑牢战“疫”长城
1月24日,除夕。海拔500米的新昌县镜岭镇外婆坑村,风阴冷刺骨。村党委书记、网格长林金仁带领志愿者值守,劝返游客、给村民测体温、宣传防疫……一站12小时。村庄口、公路卡口、小区外……这一夜,全市和林金仁一样挺立在寒风中的网格员有17669人。
基层社区是守住阵地的第一道防线。以“枫桥经验”为引领,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发挥网格“微治理”引擎作用,激活群众自治活力,凝聚起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战“疫”之初,市委政法委动员4000个网格、2万余名网格员投身抗疫最前线。然而,全市仅外来人员就有165万人。要筑牢战“疫”长城,真正成为铜墙铁壁,必须加固、垒厚。
迅速投入织网行动。民警、机关干部、医务人员、志愿者……火速奔向基层,支援社区一线。到2月1日,全市新组建应急网格9000余个、新增网格员20余万人,覆盖全市6个区、县(市)、103个街道乡镇、1743个社区村内各类卡口及104个环绍公路卡口。
让每一个网格发挥战斗力,结合实际工作需求,组建三人或五人网格。如卡口小网格,以排查功能为主,由民警、医务人员、工作人员组成。隔离小网格,以服务为主,由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跨界小网格,以村界为例,由于涉两村人员流动,两村各派一名党员、志愿者,牵头人由两村干部轮流,组成5个网格,既节约人力,又发挥实际功能。
由传统矛盾化解员为主向防控实战员转变,摸排重点人员、普及防范知识、检查测温、代为购物、服务居家隔离户、帮助企业复工等,网格员“一专多能”。“卡口管、上门查、会宣讲、善助人”,成为网格员的工作标配。
柯桥区柯岩街道工作人员茅华强,是街道企业服务员。利用企业人头熟的特长,他牵头负责路南工业园区网格工作。最忙的时候,每天要打上百个电话。园区里200多间宿舍、600多名外来员工,每天雷打不动核查两遍,平均每天两万步。核一个,勾一个。过去一个月,全市网格累计排查617万户次、1602万人次,排查人数相当于绍兴总人口的3倍。
防疫期间,网格在管住人的同时,及时提供服务,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温暖千家万户。
越城区孙端街道新河村是全省第一个整村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行政村。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推着小拉车挨家挨户送菜、当起代购“跑小二”,给村里娃娃买纸尿裤……桩桩件件,网格员全包办。依靠他们,997户、2887名村民的日常生活实现正常运转。2月12日,新河村解除整村隔离。
“很不容易。”村民蒋阿土说,过了这个坎,新河村一定会越来越好。蒋阿土喜欢打牌, 一开始老想“冲卡”到邻村去玩几把,被阻止后,他言语过激,但网格员谁也没有还口,耐心劝说,最终他没了脾气。
小网格,“微治理”,网住人,聚拢心,汇聚起排山倒海的力量。正是凭借这股力,新河村顺利重启大门。一个个隔离户,经历恐惧、担忧,最后健健康康走出家门……人心齐,长城固。
法治化:打出战“疫”铁拳
罚款100万元,顶格处罚!
疫情防控期间,一公斤芦笋,进价18元,却以71.6元一公斤的“天价”出售,大润发超市被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对哄抬防疫用品、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坚持露头就打,从严从重处理,我市依法战“疫”形成了有力震慑。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工作,提高防控战斗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牢法治堤坝。
1月20日,疫情蔓延警报响起,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0年第1号公告,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月23日,绍兴依法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依法全力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义务、信息公开和宣传、司法保障等作出规定,引导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及时公开疫情信息,制定落实社区防控措施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做好相关人员健康跟踪管理,控制举办大型活动减少人员聚集,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管控……我市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用足用好法律法规,为疫情引发的各类案件提供法治指引,全市出台15个工作意见,明确对利用疫情危害公共安全、暴力伤医等15种涉及疫情防控相关刑事案件依法从重从严从快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执法部门相继出台意见,护航战“疫”。
绍兴市中级法院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意见》,明确15种妨害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2月10日,诸暨市人民法院依法对一无故殴打疫情防控执勤人员的社区矫正对象撤销缓刑,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有期徒刑十个月。
极少数人散布谣言、囤货居奇、制假售假……绍兴对以身试法者从严从重处理。借散布疫情谣言,上虞两违法人员被教育训诫;村口随意拦车扣证,嵊州一村民被拘;网络“卖口罩”实施诈骗,两违法人员被刑拘……任何人不遵守疫情防控法律法规、顶风作案,都必将付出高昂的违法成本。到目前,已办理涉疫情刑事案件17起31人、行政处罚案件67起75人。
宽严相济,对企业因疫情违约,援引相关法律规定,提供不可抗力违约证明,减少损失,稳定生产经营。
依法防控,助力复工。新昌县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抗疫期间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聚焦帮困企业等十二条工作举措,依法对一批民营企业涉税类案件宽缓处理,截至目前,已对5个涉企案件中的相关企业和人员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以法治为纲,聚保障之力。法治的阳光,温暖而有力,普照古越大地,增强与疫魔抗争的“免疫力”。
这场疫情,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数据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截至3月1日,绍兴已连续17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42例确诊病例出院37例,已解除隔离观察2129人,尚有1人接受医学观察。
“风雪压不垮,磨难中开花。”全市勠力同心,必将驱散疫情阴霾,必将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答卷。
作者:记者 何超群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