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纪念日。在10月9日举行的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辛亥革命,至今仍然意义深远。
承上启下,解放思想。凡是读过初中的人都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及此后的一系列革命活动,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此外,一系列废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和倡导,如强令男子剪辫,劝禁女子缠足,中山装取代小马褂, 跪拜礼变成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变“大人” “老爷”称谓为“先生”,男女可以一起坐车牵手,禁除鸦片不做“东亚病夫等,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辛亥革命,帝制的废除、移风易俗,在中国历史发展节点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有里程碑意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是孙中山临终前的遗言。从辛亥革命要实现的目标看,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然积贫积弱,军阀割据,列强横行,民不聊生,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孙中山以及林觉民、秋瑾等仁人志士,对救国救民信仰矢志不渝,视死如归,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人如何救中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伟大而艰辛的探索,为此后中国革命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目标。孙中山希望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世界上顶安乐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世界上顶幸福的人民”;“‘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如今,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这是中国人民心中之痛。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先辈的遗愿,正在激励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又好又快地大步迈进。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这一步伐。实现国家统一、中华振兴这一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未竟遗愿,已可预见。
作者:周国梁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