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老母亲独自外出迷路,幸亏遇到多位公交车司机帮忙,接力把我母亲送回家。”诸暨市暨南街道暨南村村民蔡询伟致电绍兴晚报热线88880000,向这些热心司机表示感谢。(11月12日《绍兴晚报》)
患有轻微老年痴呆的老太太独自外出迷路,所幸遇上了多位热心肠的公交车司机接力相助,不然,真不知道最后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我们在对个案感到庆幸的同时,更要从预防的角度,对老年人走失这一社会现象给予更多的关注。
时下,因迷路、失智和精神疾病而导致的老年人走失现象,随着老龄化加剧而增多,我们常会看到有神色恍惚、动作迟缓的老年人在街头茫然无助地蹒跚。民政部网站曾经发布过《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其中所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走失老年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就约有1370名老年人走失。更令人揪心的是,走失老年人若不能被及时找回,其死亡率高达9.78%。
对走失老年人而言,每多走失一分钟,发生意外的危险系数就会成倍增加。既然老年人走失现象不可避免地时有发生,那么,为了让老年人在走失后能尽快安全返家,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城市管理部门需要积极寻求施救对策和防范措施。比如,广东珠海市一基层派出所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为辖区易走失老年人建立集本人大头照、姓名、特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主要监护人等信息于一体的“易走失长者档案”,应该说,这就是一个有效且可行的应对之策。
有了这个档案,也就实现了对老年人走失问题早发现、早介入,一旦有老年人走失了,相关部门和一线工作人员不仅可以依据长者的相貌、年龄等特征寻找走失老人,为老人提供有效救助,更可以按图索骥,将老人及时送回家或其监护人的身边,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老人在外独处的时间,降低了老人遭遇不测的概率。类似的做法,对我们应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梅 广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