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非法占山建造别墅事件犹有在耳,不料又传不谐之音,保定满城区秀兰文化小镇项目削山造地建别墅群、石家庄鹿泉西美金山湖别墅区违规建设等相继曝光,前者存在未批先建、超占土地建设、处罚未履行到位、规划审批不规范、部门监管不力等诸多问题,后者则削去半架山、占地1800亩而一无开工许可证二无预售证。
河北一省,占山违建即有两处,可建生态资源被非法侵占已非个例。削山占地,未批先建,把绿水青山据为己有,将自然资源违规依附于商业项目,这种新型“圈地运动”已经严重践踏了法律的底线,也暴露出一种新的动向,即资本在向生态资源下黑手,商业利益在侵占宝贵的公共资源,而地方政府在这种新动向面前,却表现出熟视无睹,或执法疲软。
我们不能凭空猜测非法占山建地背后的有没有见不得人的利益链,但可以肯定的是类似事件的高频率出现必然有着失管之嫌,必然涉及执法不够硬核,地方麻木不仁。那些打着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美好家园幌子的地产资本,肆无忌惮地侵占和损毁着不可修复的生态资源,置法律法规于何处?置政府监管于何地?如此“任性”的操作背后,其实是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与法规落地的不深入。
当然,地方政府不是“瞎子”,心里或许很亮堂,沉默背后的潜台词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政绩观,青山绿水闲着也是闲着,有资本青睐于此,自然一拍即合,你赚钱来我写政绩,以发展之名行毁绿之实,贱卖生态资源的背后其实是“不良政绩观”在作祟。
“秦岭违建别墅”被总书记6次批示,如今尘埃落定,相关人员均被依法问责和处置。“秦岭样本”殷鉴不远,“啃山”之举却依然不绝,由此不难发现美丽乡村与生态资源正在成为地方政府书写政绩和牟求利益的“新产品”,把资源变成资产,让资本落户深山,为开发而舍保护,为效益而弃生态,这就是敲子孙饭碗的恶行。
生态资源被侵占考量政府作为与执法硬核,该不该占山动土,是政府之责,未批先建而放任由之,是执法之软。保定违建的有法不依,就是缺少硬核执法,石家庄的削山建房,就是政府失职缺少必要监管。一方山水,犹似秤杆,一边挑着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一边挑着虚假政绩与经济利益,孰轻孰重,地方政府应当仔细掂量,好自为之。
最近,有卫星图片显示,地球正在变绿,而中国的绿色覆盖率最高。在美丽中国建设渐入佳境之时,竟有削山占地搞开发的恶性行为,应该及时斩断其中的利益链,让目光短浅与本位主义者付出应有代价。
作者:钱科峰 编辑:杜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