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杜绝“互联网+家庭作业”就能轻松“减负”?

2019-02-27 09:08

来源:

近日,对于去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停止小学老师用手机微信和QQ对学生及家长布置和提交作业的提案》,教育部发布提案答复,要求教师不得通过手机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也不得将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并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互联网+”是个热词,许多事情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来提高效率扩大影响,如今,“互联网+家庭作业”的现象却遭到抵制,而且教育部已明确规定不得以微信和QQ等方式布置作业。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还得按传统方式来进行,任何借助互联网平台布置作业的做法都是违规的。

乍看之下,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写在黑板上抄回家的是作业,发到微信群里让学生知晓的也是作业,同样的作业内容,不同的布置方式,为何要对微信与QQ布置作业“赶尽杀绝”?其实,从这份禁令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谨小慎微的“减负”心态。试想,学生不能使用手机,而微信和QQ的接收人都是家长,把作业发给家长,无形中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家庭作业中来,甚至会夹带着将批改作业任务交给家长的可能,最终出现“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等现象,“减负”一旦成了此起彼伏的“打地鼠”游戏,实效也就难以保证。

当然,如果教师的“减负观”不成熟,教育理念不转变,将家长参与作为家校互动的主要抓手,那么,即便微信与QQ上再无作业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本上依然可能出现让家长干预或批改的“特殊任务”。所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相对比教育部的答复更科学也更接地气,意见规定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

渠道本没有错,错在教育指导思想,网络并无原罪,关键是如何正确利用。把“减负”减到实处,防微杜惭的心态也很需要,但真正要将学生和家长同步“减负”落到实处,需要加强教育监督与师德建设,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体制,缩减家庭作业在教育成果中的占比,扩大素质教育的覆盖面,营造轻松学习快乐应试的良好氛围。

杜绝“互联网+家庭作业”,初衷不错,态度坚决,但离轻松“减负”还有很大的差距,管住了手机不等于管住了“增负”,管住了网络不等于让家长真正省心。抓渠道不是最关键的,抓理念抓制度才是核心问题。

防范微信QQ给学生减负带来不利因素,这是防微杜渐的好事,但如果一味将互联网渠道的作业布置视为教育的洪水猛兽,恰恰折射出我们对“减负”这件事的深切焦虑,以及对“减负”所表现出的惊弓之鸟,值得深思。

作者:钱科峰 编辑:杜史敏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