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迎着阳光,王雨辰坐上公交去上班。作为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她刚入职一家本地国企:“第一份工作达到了预期,我会加倍努力!”
傍晚,追着余晖,陈喆驾车驶出冠友众谷青创文化社区,结束一天的忙碌。“疫情防控期间我转行做起了电商,没想到还挺顺利,现在浑身充满了干劲!”
有人初入职场,有人创新创业,有人迎来新工作,有人实现再就业……就业,一头连着家庭生计,一头连着经济大势,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十三五”以来,绍兴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始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稳定,实现从“好就业”到“就好业”的转变。2016年至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6.41万人。
——就业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稳就业关键在于稳企业。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绍兴小轩窗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出现了开工不足、劳动力富余的情况,企业负责人章建兰急得团团转。
“公司好不容易将500多名外省员工接回来,3月中旬开始,企业1000多万美元的外贸订单被取消或延期,部分员工面临停工休假。”正当章建兰一筹莫展之时,绍兴市劳动力余缺调剂平台帮助他们调剂了43名富余员工到有用工缺口的企业上班,稳定了员工情绪,保证了员工收入。
点滴变化,映射在工作日常,体悟在百姓心间。一趟趟复工专列、大巴开行,犹如破开寒冰般给企业带来新生、注入活力,打破用工“梗阻”。我市还将目光投向农村,用“就业大篷车”深挖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本地用工潜能,更多劳动者找到工作、稳定就业,开启幸福生活的大门。
——新业态、新模式带来就业新潜力
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大数据管理师、电子竞技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随着我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一批批新职业应运而生,其背后对应的是大量的专业人才缺口。
今年5月,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15个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地区之一,是全省唯一入选城市。“新就业形态灵活性强、自由度高、进出成本低,对于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弹性、增加劳动者收入等,都有着传统就业形态难以替代的作用。”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发展新就业形态,去年开始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绍兴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超10万人次,高技能人才总量已突破41万人。
——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更加充分
“十三五”期间,我市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扎实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推出了一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举措。
尤其是面对疫情冲击下的“最难就业季”,市人力社保局推出“百校千企万人”网络云招聘、绍籍大学生招聘会、“留在绍兴”本地高校毕业生招聘等系列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开行招才引智“人才专列”。同时,还专门为武汉高校开辟引才“窗口”,提供网上投递简历、视频面试等“云招聘”渠道,为武汉毕业生与绍兴企业牵线搭桥。
据人社部门统计,到2019年末,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05%,为历年最低。
作者:记者 徐晶锦 编辑:黄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