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谢谢你们,企业可以正常复工生产了。”昨天下午,诸暨一家电机有限公司负责人专门给诸暨市应急管理局打电话表示感谢,就在两天前,企业申请信用修复正式获批准,解决了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
记者了解到,两年前该企业因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的行为,受到了行政处罚,被纳入不良信用记录。眼下企业正处于复工阶段,听说集中开展信用修复,便立即前来办理。当地部门根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很快帮企业办好了修复手续。
去年,省发展改革委根据《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和省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制定了《浙江省公共信用修复管理暂行办法》,为符合修复条件的不良信用企业提供了便利。为加快推进该办法落地,我市各地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多部门迅速派出工作人员下沉驻企,开展“点对点”企业信用修复服务,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重塑信用,规避失信风险,帮助企业按下复工“快进键”。市信用办还专门就此制作了《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修复指南》。
连日来,新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督管理科通过全面梳理全县涉及信用修复企业名录,已联系当地200多家企业,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所需的服务。“主要针对的是从2015年4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期间被新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含原新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作出过行政处罚的,并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公布的企业。”新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修复期间,他们还为与抗疫相关的医药卫生产品及原材料生产企业开辟信用修复绿色通道,符合修复条件的,企业作出书面承诺后,可“先修复后提交材料”。
在修复过程中,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还简化工作流程和材料,将全程信用修复时间从22天压缩至11天,多部门还开通线上业务受理系统扩展信用修复功能模块,让企业享受到网上办结“跑零次”的便捷服务。
作者:见习记者 周梦琪 通讯员 沈雅妮 黄柳苞 编辑:雷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