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百岁芳华 难忘 半世浮沉

2020-08-13 16:00

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

百岁鲍芳华身体健朗  

记者 王晓宏 李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还有一个多月,我刚好100周岁生日。巧着呐,我与祖国同一天生日!”见记者来访,鲍芳华笑着从箱子里摸出身份证。记者看到,身份证出生日期一栏写着:1920年10月1日。老人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说话有条不紊,思维清晰。

回忆百年岁月,鲍芳华说自己经历了“甜到苦,再到甜”的过程。年轻时,她是“鲍家大小姐”,衣食无忧,婚姻门当户对;中年时,跟随丈夫落难;晚年时,儿子孝顺,生活幸福美满。“孙辈们赶上好时代,在各行各业闯出一片天地,我也跟着享清福。”鲍芳华说。

从甜到苦,“大小姐”曾卖血养家

在越城区马山街道东豆姜村,鲍氏是名门望族。直到今日,鲍氏小洋楼建筑群依旧矗立。鲍芳华就出生在这个显赫的家族里,她念过4年私塾,过着衣食无忧的大小姐生活。18岁那年,她嫁到不远的宋家溇村。“丈夫比我小两岁,也是大户人家子弟。这门亲事,算是门当户对。”鲍芳华说。

婚后,丈夫赴上海南通学院念大学,学的是兽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农林厅工作。彼时,鲍芳华带着孩子,前往杭州与丈夫团聚。过了一段时间,作为特殊人才,丈夫调任宁波农林局,担任畜牧科科长一职。那一年,他们举家迁至宁波。

“我共生了9个孩子,3个早夭,一个中年病故,目前还有5个儿子健在。”鲍芳华说。在宁波的那些年,她除了照顾孩子,还在居委会上班,加上丈夫稳定的收入,一家人生活过得井井有条。

转折发生在1964年。那年,因家庭成分问题,丈夫被单位辞退,鲍芳华的工作也受到牵连。没了经济来源,一家人生活贫困到揭不开锅。鲍芳华几次卖血,很快身体就吃不消了。走投无路下,两口子带着孩子,从宁波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宋家溇村。

回乡后,曾经的大家族风光不再,夫妻俩放下“大学生”“大小姐”的身份,主动加入到村里的生产队,靠挣工分养家糊口。“我们以前都没干过农活,刚开始很不适应,身体劳累不说,还经常被人笑话。”鲍芳华回忆,“但这一切都咬着牙挺过来了,毕竟家里有那么多孩子啊!”

从苦到甜,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根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吹走了鲍芳华家的苦日子。“土地分田到户,家里有了口粮田。周边企业多了,可以进厂打工。”她说,“孩子们相继成家,有着稳定的收入,特别是大儿子宋宝洵,还被分配到杭州一所学校教书。”

如今,5个儿子均已退休,鲍芳华心满意足。采访时,她掰着指头给记者讲述孙辈们的去向:大孙子在杭州法院上班、二孙女在上海从事翻译工作……“孙辈们更有出息,他们赶上了好时代,各自在事业上闯出一片天地。”她说。

2005年,相伴60多年的丈夫离世,留下鲍芳华一人。儿子们想把她接到身边,或去养老院,但皆被她拒绝。“在我们家最困难时,老家收留了我们。我以前跟你们父亲商量过,不管日子如何,我们都不离开,这里是我们的根。”鲍芳华说。

其实,这份抉择还体现在行动上。2000年,宋家溇村道路拓宽,需要拆掉鲍芳华家的老房,两口子当即答应,且不提任何补偿。那时,村里把他们接到村委会办公楼里居住,至今仍未搬走。

今年82岁的宋宝洵深知母亲的犟脾气,他不再劝说,而是主动从杭州搬到母亲身边。在鲍芳华的厨房里,记者看到各式各样装满杂粮的瓶瓶罐罐,有红豆、绿豆、玉米等20多种食材。每天,宋宝洵都会给母亲细心准备一份营养早餐。

年轻时吃过苦头,如今晚年尝尽甜头。村委会逢年过节慰问,自己每月还享受315元高龄补贴。祖国越来越好,老人也希望自己能多享几年福。

作者: 编辑:雷彦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